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县委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踔厉奋发、攻坚克难,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效。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等44项国家和自治区级荣誉。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2.4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6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6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37611元和25680元。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纵深推进。清洁能源供热改造628户,全年空气优良率88%。乌梁素海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顺利实施。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完成造林绿化3490亩。
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1、农业基础更加坚实
新增高标准农田12.6万亩,粮食种植达到80.37万亩,粮食产量突破10亿斤。种植特色果蔬20万亩。肉羊饲养量保持在500万只以上。
成功入选全国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整县推进实施县。
新增“名特优新”“两品一标”产品7个,申报入库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8家,建成科技小院8个,示范推广新品种53个、新技术64项。农牧业推广中心获评全国五星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进集木。
2、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完成46.1亿元,实现利润1.03亿元。18个待批项目应批尽批,1个“半拉子”工程项目盘活。清缴沉淀资金721万元,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08.6亩,盘活停产企业、停建项目10个,工业园区区域评估全部完成。
3、第三产业提档升级
电商园区带动创业就业300人。
“五原印巷”文旅创意园具备运营条件。农耕文化博览园获评全国农耕文化实践营地。
五原高质量发展成果获中央电视台“走进县城看发展”专题报道。
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完成民生支出22.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70.9%,民生保障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如期完成。
1、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
28个帮扶产业园带动3912名脱贫人口稳定增收,代表自治区成功接受国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评估考核。
2、城镇基础设施日趋
完善升级改造非成套平房1175户、老旧小区2个。10个问题楼盘复工建设。
3、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改造农村危房140户、完成户厕新建改建2214户。新改建农村公路181公里。东部五乡镇集中供水管网改造一期工程完工。
4、教育卫生成效显著
五原一中顺利搬迁,第四中学、第七小学启动办学。传染病防控和救治能力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
5、社会保障更有力度
新增城镇就业1139人、农民转移就业2.4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图书馆建成运营。6支救援队伍组建成立。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深入开展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五大行动”,下大力气解决“三多、三少、三慢”问题,政府系统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行政机关出庭应诉率100%。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到100%。
2023年重点工作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聚力稳经济、稳增收、稳就业“三个关键”,抓好高水平生态保护、高质量经济发展、高品质人民生活、高效能社会治理、高标准基层党建,“五项重点”争当农业大县、现代农业、乡村振兴“三个排头兵”,奋力谱写五原现代化建设崭新篇章。
奋斗目标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正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左右。
完成市级下达的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和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一以贯之抓乡村、促振兴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更加优先位置,落实全市强农惠农“九大工程”,建设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全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15万亩、引黄滴灌13万亩。实施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30.8公里。落实粮食种植100万亩以上。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展完善34个农牧业园区功能。加快推进10个单品园区建设,新增钢架拱棚6000亩。建设黄河流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新建科技小院3个,“菜单式”培训农民4万人 (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成种养殖业全程信息化平台。建成小麦、玉米、葵花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万亩,新增“两品一标”“名特优新”认证产品10标。
完善大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增社会化服务面积30万亩,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400人。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30家、示范家庭农牧场30家。新增土地流转10万亩。新增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5亿元。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档升级18个生活污水处理站,因户施策新建户厕508户,新改建农村公路197公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新建帮扶产业园5个,发展公益岗位744个。
一以贯之抓项目、兴工业强化高质量发展新支撑。树牢“投资为纲,项目为王”理念,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支撑带动县域经济扩总量、强质量。
高质量招引、建设和争取项目。全年完成招商引资签约130亿元,到位资金15.4亿元,同比增长42%以上。全年计划实施重大项目20个,完成投资17.5亿元,同比增长10.8%以上。
推进工业提质增效。新建标准化广房6000平方米,实行“政府投资建厂、企业拎包入驻”。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家,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6家。开展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推动园区振兴发展。创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个,争创国家级绿色园。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
一以贯之抓消费、扩内需厚植高质量发展新潜力。坚持调结构、转方式,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加快推进服务业提档升级。
扩大内需消费和对外贸易。农畜产品出口额争取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提升电商和物流产业。高质量运营“五原印象”文旅创意园,支持塔尔湖镇创建全区乡村旅游重点镇。
一以贯之抓环保、优生态大佬高质量发展新基础。深入践行打好“五场攻坚战”,巩固提升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间创新基地建设成果。让生态成为五原最美丽的名片。
加强重点生态区域综合治理。打好黄河生态治理保护攻坚战。打好乌梁素海流域治理攻坚战。打好农业节水增效攻坚战。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清洁能源供热改造7044户,实施套海集镇采暖煤改电项目,争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推进面源污染治理,建成面源污染治理示范点20个,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区。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新增造林5000亩,建设经济林示范村50个、庭院经济示范户500户。新建改造“西农栽培模式”4300亩,建成自治区西部最大的鸡心果基地。启动建设智慧果园,打造全国梨产业示范基地。
一以贯之抓城建、提功能提升高质量发展新品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用心用情打造精致精美的“品质五原”。
积极有为建设城市。改扩建排水管网5公里。全面推行“交房即发证”,推进9个逾期交付项目回迁入住。
精细规范管理城市。建成自治区、市级文明村镇3个,争创自治区文明城市典范城市。
一以贯之抓改革、促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将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敢为人先、先试先行,让更多改革成果惠及人民。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抓好农村综合改革
一以贯之抓实事、惠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传递发展温度和幸福质感。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新增城镇就业1100人,农民转移就业2.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完成就业培训1200人。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启动运行第五幼儿园,完成4所学校操场维修改造。新招聘教师65人。
加快健康五原建设。科学推进“健康五原”17个专项行动。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完成10个乡镇文化站智慧建设改造。开展乌兰牧骑送文化下基层,线上线下演出100场。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办好民生实事。
一以贯之守初心、担使命展现高质量发展新作为。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加快推动诚信、高效、务实、法治、廉洁政府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更加满意政府。
始终对党忠诚、重诺守信,建设诚信政府。
全面对标对表、提速提效,建设高效政府。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设务实政府。
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履职,建设法治政府。
从严正风肃纪、反腐除弊,建设廉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