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原县多项举措扎实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三交共融”
来源: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12-12 17:21 作者:民委
字体大小: [ ]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黄河至北,古郡五原,这片生态宜居的土地上,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22个民族的22.48万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书写着幸福美好的家园篇章。近年来,五原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引领,深入挖掘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三交共融”。

一、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五原县深入挖掘河套文化内涵,精心策划开展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旅活动。塔尔湖镇的塞上田景区推出《乡村变形记》研学主题,让游客在体验乡村生活的同时,深入了解五原的农耕文化和民族风情。先后成功举办了“天赋河套 柿柿如意”五原黄柿子文化旅游节、“大地欢歌 魅力北疆”五原县葵花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暨2024年秋季“村晚”、“天赋河套·美丽葵乡”第五届全国向日葵摄影展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本土及外地游客参加,进一步提升了五原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推动文旅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多年来,五原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模式,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推行“民族团结+诗词文化”,以古郡诗词文化园为依托,不断深挖五原历史文化内涵,使各族群众更加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行“民族团结+农耕文化”。以河套农耕文博园为依托,展示了河套各民族共饮黄河水,同耕一块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艰苦奋斗,勤劳朴实的精神。推行“民族团结+红色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自治区红色研学旅游精品线路为媒介,布局研学、教培、交流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线路,让各族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熏陶中振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民族团结进步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五原县立足县域自身优势资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等方式,重点建设了一批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养殖园、千亩百果园等旅游景点。通过举办梨花节、采摘节、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充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全面推动“千万工程”建设扎实开展,创新推出人居环境整治“1365工作机制”,通过全民动员一个优势,提标扩面无死角、示范带动、全面提标覆盖三个步骤,以及一周一抽查、半月一督查、一月一排查、一季一调度、半年一联评、全年一奖评六项举措确保成效。同时,基层组织引领、网格化管理、支部书记大比武、437长效管理机制、河湖长制落实五种机制多措并举,打造出典型村1个、亮点村组14个、示范户150户,形成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生态发展新格局,提升了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天兰圪旦-八里桥公路位于五原县隆兴昌镇西4公里。起点位于天兰圪旦村,途经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力华得现代农业示范园,终点与国道G110相接。近年来,五原县通过对该路的进行升级改造、养护修复逐步将一条原本3.5米宽的水泥混凝土道路提档为6米宽的沥青路,极大的改善了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游客的出行条件,提高了景区的可进入性。依托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当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着力打造的农、文、旅、产、学、研融合发展,吃、住、行、游、娱、购一站式服务的全产业链经济体,近三年来,园区企业营业总收入达1.3亿元,为各族群众提供了集文化、教育、体验、旅游为一体的高品质的精神食粮,极大地满足了各族群众的文化需求,社会效益显著。

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