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五原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有删减)
来源:五原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1-29 12:02 作者:丁红媛
字体大小: [ ]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政府工作报告(有删减)

——2024 年1月13 日在五原县

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五原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 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一年来,县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落实好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县委的决策部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先后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级荣誉60 项,主办承办全国、全区各类现场会议13 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主要表现在: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0.4 亿元,同比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7亿元,同比增长1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8亿元,同比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2亿元,同比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867元和27734元,分别同比增长6%和8%。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有效落实,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新增减税降费、留抵退税0.7亿元,新设市场经营主体3552户,新增规上企业3家,培育批零住餐在库企业19家。完成以前年度带薪休假、专项资金支付7.6亿元;按时序化解债务17.6亿元,获得化债奖励资金1.2亿元,为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治理成效明显。“四水四定”方案、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完成,各级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按时整改。“散乱污”企业、秸杆禁烧、餐厨油烟、建筑扬尘、散煤治理等常态监管有力有效;尾水人工湿地建成运行,复兴、胜丰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清洁能源供暖改造7044户,空气质量优良率从88%提高到92%,生态保护机制更加健全。农业深度节水控水任务清单全面落实,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黄河水权转让二期等工程加快推进,衬砌各级渠道167.3公里,新增引黄滴灌18万亩,完成灌溉面积大起底249.5万亩,组建基层水务合作社66个,成功承办全区农业节水增效现场会。建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点20 个,“肥水药膜”实现零增长,黄河滩区规范种植,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90%,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优秀试点县。新增造林2400亩,创建自治区森林乡镇2 个、绿化美化示范村13 个,林草局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业基础更加坚实,强农惠农“九大工程”和“8 个100”建设任务高效落实,实施高标准农田15万亩,种植粮食79.48万亩、饲草13.9万亩,自治区盐碱地综合利 用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圆满承办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推进“百企联百村建百园带万户”工程,新建提标农牧业园区34 个,新增设施农业6000 亩。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培育市级以上产业化联合体12 个,自治区级以上农牧业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9家,河套向日葵产业集群基本完工,“中国葵花之乡”申报成功;肉羊饲养量突破530万只,羊肉小镇建成运行;种植柿子甜瓜、玉米辣椒等优质果蔬15万亩,鲜食玉米、 黄柿子汁、火锅料等产品市场前景看好,成功举办全国鲜食玉米 果蔬大会,获评全国真空玉米产业集群示范区。社会化服务扎实推进,培育服务组织81家、新型主体136 个,新增土地规模流转6万亩、社会化服务42万亩;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1 个,60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新增科技小院2 个、“名优特新”产品2 个,入库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15家,获评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项目建设高质高效。全年实施固定资产投资支撑项目 55 项,其中重大项目20 项,完成投资17.6亿元。争取各级各类项目资金18.5亿元,同比增长1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1亿元,同比增长21.3%。智能农牧业装备产业园、和胜农畜产品加工园投产运行,兴农园区、正达秋实、中储粮仓储等项目加快实施,完成企业绿色化改造14家,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2家。工业园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持续深化,盘活停产停工企业17家、闲置土地1787 亩,智慧园区建成完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自治区级绿色园区通过复验。

——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电商直采、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成效明显,电商销售额达到6.2亿元。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5 个,跨境交易、海外营销、海外仓等新业态深化拓展,农畜产品出口突破20亿元,成功创建全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五原印巷启动运营,冰雪节、丰收节等各类活动异彩纷呈,年接待游客15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亿元。塔尔湖镇获评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镇,农博园获评自治区旅游休闲街区,五原印巷入选自治区首批非遗特色街区。成功举办2023 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第六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国家农业农村部黄河九省区“千场电影公益放映”五原首发,与山东省平度市缔结友好县市,再次让“黄河至北、古郡五原”享誉全国。

——社会及民生事业统筹推进。完成民生支出30.5亿元,同比增长33.3%,占财政总支出的77.3%。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四个不摘”要求从严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精准有效,3649 名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城乡环境更加宜居,8 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63 个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完成,成为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争取“保交楼”资金3.43亿元,21个房地产“三难”项目全面复工,2516户“入住难”问题有效解决。祥和老旧小区一期改造和1175户平房区改造全部完成。全天候环卫保洁、规范化城市管理、园艺式城区绿化、示范性物业小区创建等工作常态开展,旧城社区获评北疆示范社区。户厕改建、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全面推进,建成“十强镇”6 个、“百强村”84 个、“千强户”840户,成功承办全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获评全区数字乡村试点县。新改建农村公路144.8 公里,顺利通过“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复检验收,获评全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教育振兴扎实推进,第五幼儿园启动办学,第六中学和银定图中心校完成资源整合,100 名新聘教师全部到岗,五原一中被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6 所高校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东南大 学研究生支教团进驻施教,第二中学入选团中央“小平创新科技实验室”,第五中学被命名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文化事业全面进步,8 个乡镇文化站完成智慧化改造,乌兰牧骑惠民演出199 场,河套顺口溜、河灯节入选第七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县医院“三甲”加快创建,特色专科建设成效明显,医疗保障扎实推进,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自治区复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建成乡镇养老服务中心6 个、村站22 个。招聘事业人员102 人、项目人员153 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籽籽相拥 ·同心筑梦”“十个一”工程,加强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建设,获评“全区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示范点”。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治理“六大行动”深入推进,命案积案全区首家清零,信访代办制全面推广,信访矛盾有效化解,复兴镇“枫桥式工作法”获全区先进,新公中永联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通过自治区验收。安全生产常管长效,连续两年安全生产死亡事故“零发生”,消防大队获评全国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先进集体。双拥共建、审计统计、税务金融等工作取得了新进步,驻县单位、各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主题教育扎实开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从严落实,市委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五大行动”深化推行,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云平台升级扩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高频民生事项实现“就近办”,12345 便民热线“一号响应、接诉即办”。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100%,政府决策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司法局“基层治理见微处,司法为民在基层”,被命名为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刚刚过去的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成效比预想的好。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激励感召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承压负重、攻坚克难,谱写了现代化五原建设的新篇章。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县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把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放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上,就能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就能汇聚起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拼搏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关心支持五原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前进路上无坦途。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生态本底脆弱、环境功能退化、上游来水减少等因素影响,全县湖泊海子水面缩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日益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拼尽全力为子孙后代守住这块赖以生存的“风水宝地”。二是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刚刚起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层次低、链条短、品牌杂;项目储备总量小、数量少、质量低;新增税源短缺、财政增收乏力,收支矛盾突出,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量、结构、速度、效益、动能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是民生事业还有很多短板弱项,城乡建设管理、教育医疗、托幼养老、保供保暖、权益维护、社会治理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相当差距。四是各级干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能力本领还不够强,创新发展的思路还不够宽,抓工作的作风还不够实、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善作善成的实际效果还需提升。对此,我们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坚信万事有解、重在担当,采取更多务实管用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待。

二、2024年重点工作

2024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我们要按照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乘势而上、乘胜而为,努力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全面落实“六个工程”,锚定“五高五区”奋斗目标,扎实开展环境提优、产业提级、项目提速、城乡提品、民生提档、党建提质“六项提升行动”,凝心聚力在“两山”理论转化、现代高效农业、乡村全面振兴、平安五原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党的全面领导“六个方面”走在前作示范,奋力谱写五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完成市级下达的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和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加速项目建设。项目是五原加快发展的唯一出路,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大力实施“招强引优”专项行动,让抓项目、扩投资成为全县“主基调”、发展“最强音”。

高起点谋划项目。紧跟国家和自治区政策导向,聚焦“补短板、扬优势”,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做实做细项目研究策划,谋划一批结构调整支撑性、产业集群主导性、公共服务普惠性项目,优化充实项目库,实现项目梯次推进。紧盯预算内资金、债券资金投向,以“舍我其谁”的劲头,加大跑办力度、跟进审批进度,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做到普惠项目必保、特殊项目力争,推动更多项目落地落实,把更多的政策红利变成现实生产力。全年项目争取到位资金突破20 亿元。

高质量招引项目。树牢“大招商、招好商”鲜明导向,立足优势主导产业,打好“有链强链、缺链补链、上下延链”组合拳, 正确处理好“大与小、新与旧、外与内”的关系。提高招商质量, 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要围绕规模化种植基地、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农机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开展全员全部门招商、产业链招商、定向招商,着力引进葵盘、羊皮生物提取,肉羊果蔬精深加工,煤炭仓储物流等一批“含金量”“含新量”高的项目。优化招商环境,推行全流程协同跟进,全方位政策供给,全生命周期服务,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考核激励办法,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4亿元。

高效率建设项目。大力开展政策落地工程,落实靠前服务,推行帮办代办,做早做实项目前期。强化要素保障,精准包联对接,形成“冬季盯手续、春季抢开工、全年抓建设”的工作格局。完善“谁实施谁负责”机制,压实行业部门项目监管责任,一体推进“可研编制、建设施工、审计验收”全过程监管,从严规范项目实施。紧盯序时进度,建立“统计统筹指导、行业督促调度、联合分析研判”机制,有效实现应统尽统。推动中储粮仓储、顺科玉米淀粉、正达秋实等7 个项目建成投产,力促辣椒精深加工、智慧水务等9 个项目落地开工,重大项目投资突破20亿元。

(二)全力以赴推动产业提档升级。说一千道一万,产业发展是关键。要聚焦“产得好、加得好、销得好”,推动“产业链条化”发展,奋力拼出一番产业振兴的新天地,在乡村全面振兴上走在前、做示范。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聚焦“夯基础、建园区、抓产业、强科技、优服务”五个关键,全要素提标、全过程保障、全链条 增值,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上走在前、做示范。夯实农业基础,立足地力提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粮食种植,统筹项目资金、社会资本、农民自筹,建设高标准农田38.34万亩,完成盐碱地 改良15万亩,建成自治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院。坚持稳 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沿311省道,以塔尔湖、新公中为核心, 建设优质高产种粮带,落实粮食种植82万亩。实行最严格的耕 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 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坚持园区引领,主动融入全域 农高区建设,围绕要素集聚,深化“百企联百村建百园带万户”工程,高标准运行和胜、新公中农畜产品加工园,鼓励更多的龙 头企业将加工车间建到乡村一线,构建“一镇一企一园一业”发展格局。提档升级农牧业园区20 个,启动建设万亩智慧农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壮大优势产业,组建“五大产业”专项工作组,全链研究、专班推进。加快建成兴农进出口贸易加工园,高质量运营河套向日葵产业集群,打造向日葵产业百亿级联合体。全面推行鲜食玉米“五统一”种植管理,建设标准化基地5万亩,培育优质企业10家,积极申报鲜食玉米产业集群,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建成胡羊核心种羊场,新建扩建春园满、宏泰三期等规模养殖园区3 个,运营好羊肉小镇,积极开发羊肉熟食、羊毛制品、羊皮加工等新产品,全面提升肉羊产业化水平。稳定运行润海源肉鸡全产业链一期项目,力促二期屠宰、熟食加工、肉鸡养殖场建成投产,在肉鸡产业发展上实现突破。启动运行黄柿子加工园区,新增设施农业3000 亩,建成锄禾园区育苗中心,建设灯笼红、黄柿子、朝天椒等单品园区10 个,辐射带动果蔬种植20万亩,在果蔬精深加工上破题开局。有序壮大奶羊、肉牛、中草药等特色产业,构建多极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突出科技创新,落实好科技“突围”工程,整合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科研人才等资源,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充分发挥技术攻关、试验示范作用,新建辣椒、黄柿子、鲜食玉米科技小院3 个。加快数字农业建设,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争创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建设知识产权强县。推进“种业振兴”,试验小麦、玉米、葵花、辣椒等新品种70 个,推广黄柿子、灯笼红种子提纯复壮应用,开展优质鲜食玉米种质资源创新性研究,建设自治区级向日葵、鲜食玉米“看禾选种”平台。强化品牌创建,大力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创建行动,完善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产销环节监管,严格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推进以标准化为支撑的质量强县建设,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产业健康发展。建成“五原向日葵”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向日葵、鲜食玉米、黄柿子区域公用品牌,积极申报“中国鲜食玉米之乡”,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品牌矩阵。新增“两品一标”“名优特新”认证7个,力争更多产品获准“蒙字标”“天赋河套”品牌授权。做实社会化服务,实施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整治行动,加强合作社“五星级”管理,全面起底清理“空壳社”“挂牌社”。深化推进“五百”工程,制定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新型主体全面参与社会化服务,在代耕代种、土地托管、农机作业、金融保险、统购统销等多环节中建功立业、服务农民。大力推广山东供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全程托管”“保底收益+盈余分红”模式,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15家、市级以上示范社10 家,新增服务面积30万亩。健全土地有序流转机制,密切农企利益联结,推行“投建运”一体、返租倒包、订单种植等适度规模经营,新增规模流转10万亩,以高质量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现代化。

推进绿色工业提质增效。全力开展“工业经济突破年”行动,实施产业提速、全链构建、园区发展、项目突破、绿色创新、政策保障“六大行动”,构筑富民强县新支撑。聚焦园区管理运行,科学修编产业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建立“亩均论英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入园项目管理,加大引企入园、扶企强园力度,提高园区综合产出效益。巩固“五个大起底”成果,建立闲置资源要素基础数据库,通过企业合作、资产重组、资源转化,“一企一策”盘活停产停工企业5家以上。健全园区管理体制,强化园 区执法监管,完善给水排水、供热供气、固废渣场、道路等基础 配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和自治区低 碳园区。聚焦产业集链成群,突出“以工促农、工农互补”,紧 盯“五大产业”上下游,拓展鲜肉分割、冻干果蔬、生物提取、 熟食加工、预制菜等新领域,补齐产业链短板,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抓好工业企业扶持培育,做实“四上”企业包联,推动“个转企”“小升规”,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家、 自治区绿色工厂2家,完成绿色化改造19家。高质量完成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

繁荣发展三产服务业。坚持模式创新、跨业融合、多维拓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促进消费和扩大外贸。搭建服务平台,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支持限上企业、大型商超开展促消活动,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3户,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后备箱经济,全面提振消费活力。抢抓自治区自贸区创建契机,深化对蒙合作,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支持洗选煤企业高效运行,力促秋林煤炭物流园落地建设,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发挥外贸出口平台作用,拓展海外营销网络,加大葵花炒货、羊肉制品、番茄酱、鲜食玉米等产品出口量,出口额同比增长5%以上。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乡村旅游规划,推进“四地”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旅产业运营管理,持续提升景区景点内涵,申报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4 个,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积极承办全区村道自行车赛、河套农耕大赛等品牌赛事,办好丰收节、冰雪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放运营市民活动中心,开展乌兰牧骑“学、创、演”活动,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出一批符合县情民情、反映良好精神风貌的精品力作,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引导全县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挖掘、传承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非遗项目和文物保护申报工作。提升电商和物流产业。坚持农商互联,整合电商优势资源,提升电商园区运营水平;拓展电商应用领域,建设优质稳定供应链基地;发展直播带货、网店直销、异地云仓等新模式,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线上产品,推动电商转型升级。运用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成果,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生鲜快运等新业态,加快实施乡镇商贸中心改扩建、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配送项目;规范运营八里桥农贸批发市场,打造区域农畜产品集散中心,真正让“土特产”走向“大市场”。

(三)全力以赴优化生态环境。牢记“国之大者”,全地域、全要素、全过程加强生态治理保护,打好“六场攻坚战”,在“两山”理论转化上走在前、做示范。

推进全流域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实施黄河堤防达标、河道治理13 公里,常态化推进滩区规范种植,加大河湖“清四乱”和排沟清淤整治,确保河湖渠沟畅通,打好黄河生态治理攻坚战。稳定运行污水处理厂,建成污泥处置项目并投入运行,打好乌梁素海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深化落实“四水四定”方案,统筹推进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实施渠道衬砌30 公里,新增引黄滴灌15万亩,打好农业节水增效攻坚战。

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落实“林长制”,完善提升“智慧 果园”,发展庭院经济示范户550户,改造低质低效林3万亩,种植饲草18.2万亩,加强苗木抚育管理,巩固造林成果。推行“沙丘长制”,两年内完成零星沙丘“歼灭战”,打好防沙治沙攻坚战。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技改、发展再生能源等方式,腾出用能空间,打好节能减排降耗攻坚战。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创建节能型机构、绿色社区、低碳城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紧盯“散乱污”企业治理、规模养殖企业粪污达标处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重点,提高监管能力水平。开展“四控两化”技术集成示范,实施绿色防控133万亩、统防统治110万亩,残膜回收率保持在85%以上,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 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清洁取暖改造3947户,完成各级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四)全力以赴提升城乡品质。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推动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统筹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加快建设金桥御府、聚锦风华等15 个在建房地产项目,用足用好“保交楼”政策,全力推动9 个问题楼盘、835 套“保交楼”全部交付使用。审慎推进旧城改造,坚决打击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促进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实施好城区饮用水水质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改造老旧小区2 个,新改建给排水管网100 公里,争取启动引黄供水工程,推进共享充电桩、特色生态路、特色产业街建设,拓展亮丽宜居城市空间。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实施城市体检行动,开展市政道路、城市照明、公园广场、公共绿地、环卫设施常态化检查维护,修缮破损路面1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公园广场4 个、新增城市绿地3.7万平方米。实施温暖工程,健全供暖应急机制,更新改造供热二次管网7.3 公里。全力解决交通拥堵、私搭乱建、占道经营、 无障碍环境建设等管理难题,抓好自建房排查、城镇燃气安全、建设项目消防隐患整治。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进物业管理融入社区网格化“微治理”,构建衔接顺畅的社区治理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居民公共文明引导和公约自律,建设规范有序、更有温度的幸福家园。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绿色生态、乡土特色、生产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新建户改厕362户,完善垃圾、污水收运处置体系,加快实施东部五乡镇集中供水管网改造、银定图水厂水质改造工程。综合施策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创建“十强镇”2 个、“百强村”31 个、“千强户”310户。加快包银高铁和716县道建设,抓好0616高速、628国道建设前期工作。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推行网格化“微治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创建全区乡村振兴暨和美乡村示范县。

(五)全力以赴深化改革创新。坚持敢为人先、先试先行,确保各项改革落地见效,让改革成果更好对接发展所需、民心所向。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求,健全完善机构职能体系。落实金融体制改革,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快建设紧密型医共体,纵深推进医改绩效考核、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中小学绩效工 资改革、公办幼儿园教师总量管理。实施国企改革“突围”行动,支持国企深耕主业、与强企大企合作,推动国企规范化、实体化运行,提高市场竞争力。

抓好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业水价改革,探索“以电折水”新模式,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挖掘农村集体建设用 地资源潜力,加快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确保 出成效、见效益;充分利用宅基地改革成果,积极推进旧村复垦、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和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严格落实企业包联、涉企行政处置“免罚、轻罚”清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大厅、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完善事项动态管理机制,提高“跨区域通办”线下服务质量。全面优化“12345”服务热线工作机制和流程,工单“三率”保持在全市前列。大力开展诚信建设工程,加快政务诚信、商务诚信、 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六)全力以赴提升民生保障。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强全县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好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新建胜丰、丰裕等帮扶产业园6 个,实现脱贫人口务工就业1000 人以上,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创新衔接资金使用方式,加强资产管理,确保持续发挥效益。

更加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900人,农民转移就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兜 住基本生活底线,实施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全民参保计划,保障好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大力开展“根治欠薪”行动,高质量运营荣誉军人休养院,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统筹国防教育、双拥共建,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定“教育振兴”决心,大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十大行动”,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内涵提升、职业教育融合发展,顺利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验收,积极创建全区特色高中和县域优质高中。加快四小、五小操场提标改造,建成运行综合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校园消防隐患集中整治,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深化名校合作机制,探索集团化办学,建强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招聘中小学教师130 名,落实教师待遇保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构建符合五原实际、科学良性的教育发展体系。

实施“健康五原”行动。深入开展县医院“三甲”、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国家卫生乡镇创建,申报临床重点专科4 个,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持续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医保基金监管,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鼓励养老机构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提升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水平,启动运营吉康医养院,促进养老体系健康发展。

做好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高效落实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深化拓展“八进+”活动,让“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更加深入人心,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作示范,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启动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不断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平安五原建设”上走在前、做示范。建成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实施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提升工程,强化“两个责任”落实,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面推行信访代办制、“网格化+微治理+积分制”,加强信访矛盾源头治理,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坚持六个“更加注重”,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责任落实、隐患排查、问题整改、宣传培训、督查检查、从严执法“六大工程”,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力防控重点领域重大风险,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增强企业安全意识,健全岗前培训制度,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安全氛围。

办好民生实事。围绕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需求,经过公开征集、充分论证,初步确定候选民生实事12件,提请本次大会票决。我们将全力推进、全部兑现。

(七)全力以赴建设人民满意政府。走好新征程,开创新局面,必须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统筹意识、竞争意识、首创意识、数字意识、成果意识、基层意识、底线意识,坚决做到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

坚持政治过硬,忠诚干事。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固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主线的理念,将主线意识贯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政府工作始终,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市委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担当尽责,为民干事。突出“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大力实施“党员干部能力提升年”,全方位推行县处级领导“三包”、单位一把手“三问”、科级干部“三进”、年轻干部“三炼”,做到矛盾面前不回避、敢抓敢管,困难面前不退缩、敢闯敢试,责任面前不推诿、敢作敢当,以动真碰硬的作风破解每一道难题。坚守为民情怀,运用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好“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稳日子,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

坚持严以用权,依法干事。大力实施“法治建设提升年”,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履行政府治理职能。严格执行“三重一大”“民主集中制”,推进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审查全覆盖,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坚持清正廉洁,干净干事。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加强审批服务、行政执法、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监管,强化资金管理使用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力缩短“说了”和“做了”、“发文了”和“落实了”、“开会研究了”和“问题解决了”之间的距离,强化报账意识、交卷意识,营造风清气正、务实高效的干事环境。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滴水穿石的韧劲、勇于创新的拼劲,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原而努力奋斗!

点此下载:政 府 工 作 报 告(公开稿)(1).pdf


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