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上半年五原县经济整体回升向好
来源: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4-07-30 15:54 作者:统计局 高学敏
字体大小: [ ]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今年以来,全县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市、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发展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各项稳经济政策落地见效,上半年经济整体回升向好。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2024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6.0%,增速排名全市第三,高于全市增速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3亿元,同比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8.45亿元,同比下降1.6%;第三产业增加值35.17亿元,同比增长7.5%。三次产业之比为13.54:16.74:69.72。

二、农牧业

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3.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7%。上半年,全县蔬菜瓜果面积和产量大幅增长。其中:西红柿收获面积达757.3亩,同比增长102.4%,产量约3255.5吨,同比增长129.9%;食用菌产量565吨,同比增长25.6%;香瓜面积5429.2亩,同比增长83.2%,产量7388.1吨,同比增长6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6%,增速排名全市第七,低于全市增速17.9个百分点。

从三大门类看,产值呈现“两增一降”态势: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同比增长2.3%;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3.6%;采矿业产值同比下降68.2%。从产品产量看,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两增两降”:鲜冷藏冻肉36444.3吨,同比增长31.7%;饲料62520吨,同比增长11.8%;洗煤3.9万吨,同比下降71.7%;小麦粉15221吨,同比下降6.8%。

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业共有9户,上半年实现产值0.97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

上半年,全县联网直报续新建投资项目80个(其中:投资项目64个,房地产项目16个),同比下降3.6%,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1%,增速排名全市第三,低于全市增速18.9个百分点。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38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54.5%;500-5000万元项目26个,完成投同比下降48.4%;房地产项目16个,完成投资同比下降32.1%。

分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呈现“二增一降”态势,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5.3%;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1.6%。

1-6月份,全县房地产在库企业有13家16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同比下降32.1%。商品房销售面积24964平方米,同比下降29.8%,实现销售额9200万元,同比下降28.4%。其中:现房销售面积14666平方米,销售额5906万元,期房销售面积10298平方米,销售额3294万元。

五、消费

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4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排名全市第三,高于全市增速0.6个百分点。其中:按销售单位所属地方分,城镇8.88亿元,同比增长2.9%,乡村3.66亿元,同比增长2.7%。按消费形态分: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9.5%,商品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1%,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18.9%。

六、服务业

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8.76%,其中:2家交通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5.11%;1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12亿元,同比增长58.07%。

七、金融

上半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6.02亿元,同比增长7.4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75.55亿元,同比增长9.6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1.56亿元,同比增长5.98%。

八、财政

上半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排名全市第五,低于全市增速3.6个百分点。全县财政总支出14.87亿元,同比下降22.32%。

九、居民收入

上半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01元,同比增长6.7%,增速排名全市第二,高于全市增速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83元,同比增长4.0%,增速排名全市第四,低于全市增速0.8个百分点;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2元,同比增长7.7%,增速排名全市第二,高于全市增速0.7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上半年全县经济整体回升向好,经济运行态势进一步稳固。但是,经济增长动力仍不足,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压力较大。下一步,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快高质量项目谋划储备,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稳工业、扩投资、促销费,推动全县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保存
关闭